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是進步的開始

最近,突然有個微博熱搜火了:

Sponsored link

岑怡諾父親稱,「日均作詩 2000首並不是誇大宣傳」

帶著一點好奇心,我去查了一下新聞,原本以為這個寫作量,可能是某公司研發的一個叫岑怡諾的人工智能。

沒想到這是個 16 歲的「神童女孩」。

她號稱能一天“作詞300首、詩2000首、寫15000字小說”,曾四次參加演講比賽獲獎,還是兩個品牌的創始人。

看這個她14 歲時的簡歷,是有點神奇:

網友們的評論也都挺有意思的,簡直笑哭了:

Sponsored link

這個漏洞百出的簡歷,很快就被網友扒出了很多真相,比如:

岑怡諾實際上沒上過幾天學,寫出來的詩甚至連打油詩都算不上;

她寫的書也沒有公開出版,只不過是內部傳閱,實際上就是自己印的;

她創辦的兩個品牌“如清麗琅”和“宇宙超能量”,股東正是她父親;

所謂的“全球華人青少年領袖學習會”,根本就查不到;

更離譜的是她所謂的演講,一直通過固定話術、手勢、音樂營造氛圍,但什麼實質東西都沒說,滿滿的一股子傳銷味。

當然這個女孩畢竟才 16 歲,我們也不好說她什麼,值得注意的是她的爸爸,即使受到了輿論的巨大質疑,也依然滔滔不絕的炫耀孩子的「成功」,努力給這個沒上幾天學的孩子打造「神童」人設。

Sponsored link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哪裡是孩子想要當「神童」,分明是她爸爸想當「神童的爹」,既然自己混得不夠好,就通過打造一個「神童」,過把成功人士的癮。

現實當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這些年我見過太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儘管事業上一無所成,但還是整天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就是缺一個機會、伯樂,導致日子過得鬱鬱寡歡。

甚至有些人,還會把「證明自己」的重任交給孩子,每天督促孩子讀書、上進、努力工作,明明是想讓孩子給自己「爭口氣」,卻美其名曰是為孩子好。比如這個岑怡諾的爸爸……

作為一個資深的個人成長作家,我反倒認為,承認自己的「普通」,才能有破局的機會。

– 01 

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不存在所謂的懷才不遇

Sponsored link

有個讀者說:阿秀老師,我今年 36 歲了,總感覺自己比周圍的人特殊,但就是不知道自己特殊在哪、天賦是什麼、伯樂在哪裡,該怎麼辦?

我說: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那要麼就是沒有特別出挑的天賦,要麼就是這個天賦藏得深到找不到,近似於沒有……

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不存在你特別有才華,卻沒人看到的情況。

才華這東西,猶如孕婦懷了 10 個月的肚子,別人一眼就能看見,藏都藏不住。

你還是承認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吧。(至於為什麼要承認自己的普通,我們後面講)

我以前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成績還算不錯,覺得自己好歹也是有兩把刷子。可是到了北大之後發現,我那兩把刷子根本不算什麼,能人太多了!

等進入社會,這種感受就更強烈了,因為我也接觸了一些年紀輕輕就資產 A9 的大佬(資產9位數),或者千萬粉絲的大V,或者是上市公司的高管……這些人都會讓你產生一種力不能及的感覺。

Sponsored link

但我已經完全不痛苦了,因為我已經接受了自己是個普通人。

很多人也跟我當初一樣,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因為覺得如果承認了,就意味著全面否定了自己的價值。

大家可以看看九邊老師這張圖,普通人在人類中佔的比例是 68%,比較優秀的人佔比 13.6%,還有大約 13.6%的人低於一般水平,天才是極少數的。

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明明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卻沒什麼特別優秀的事蹟,甚至連一些小事都做不好,而周圍的人也完全沒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確實屬於這 68%的普通人,覺得自己特彆不一般,可能是種錯覺。

有這種莫名自信,嚴格來講算不上什麼大壞事。但據我觀察,很多人恰恰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定位有問題,所以才一事無成。

– 02 

Sponsored link

普通人也能登頂

但要用適合普通人的方式

為什麼我認為,普通人要首先承認自己是普通人呢?(如果你非要認為自己是天才,或者你確實特彆不一般,那我也不攔著你)

因為只有承認自己的普通時,你才有可能找到適合普通人的進階方式。

比如有人認為自己是天賦異稟的蜘蛛俠,兩膀一晃就能登上頂樓;有人家裡很富,可以坐著直升飛機上頂樓;有人算是中產,也能坐著電梯上頂樓;大多數普通人則只能吭哧癟肚地往頂樓爬,雖然累但也不是沒機會。

那些無法接受自己的普通的人(但這就是個事實,不接受也沒辦法),只會停留在原地,思考自己吐絲的技能為什麼還沒被發現;抱怨自己為什麼沒個好爹,不把直升機開過來;甚至家裡一點社會關係都沒有,自己連電梯都沒法坐;唯獨就是不願意承認,好好爬樓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雖然慢一點,但也有機會登頂。

注意,我這裡說的不是努力程度,也不是公平性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Sponsored link

我經常遇到這種疑問:

為什麼我讀完一本書,很多東西沒記住呢?因為你不是複印機轉世啊,讀完一遍記不全很正常,你需要記筆記,或者多讀兩遍啊。

為什麼我寫了一個月文章,還沒有爆款?假如寫 100 篇文章,有1篇 能火,那前提也是先把這 100 篇文章寫出來,而不是期待第1篇就火。

……

我以前也有這樣的自卑,或者說疑惑,為什麼別人看一眼就能解出來的數學題,我半小時才能解出來呢?為什麼別人一上手就寫出來的優秀文章,我要憋兩三天呢?為什麼別人能夠提出那麼獨特的觀點,但我需要看很多書和文章,才能提出來呢?

後來我發現,如果你確實不是天才,就別用天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甚至你也不需要非得是天才,畢竟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勤奮和堅持,達到跟天才相差無幾的高度,雖然可能慢一點、難一點。

你明明就是一輛小汽車,如果非要按照戰鬥機那麼開,結局只能是爆缸。更何況你忘了小汽車如果保養得好,一樣能開個幾十萬公里,並不一定比戰鬥機差。

Sponsored link

選擇一種不適合自己的方式,既沒法象戰鬥機一樣飛那麼快,也沒辦法發揮小汽車的優勢跑那麼遠。

– 03 

越是普通人

越不應該輕視基本功

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恰恰是因為自己一直看不上的基本功,或者一些小事做不扎實,所以才沒有成長。

我以前跟很多所謂「懷才不遇」的人聊過,他們普遍覺得自己應該去做回報更大、難度更高、受關注更多的工作,總覺得現在這些工作不值一提、太簡單,因此每天工作都懶洋洋的沒有衝勁。

但恰恰就是基礎性工作做不好,導致他們沒辦法衝擊下一個難度的任務。

簡單工作做不好的人,根本不可能衝擊複雜工作。

九邊老師分享過一個例子:

我的師兄大學畢業後去做高考培訓,他們很驚訝地發現一個統計結果,那就是只要你做好教科書上那些基礎練習,就能考上本科了。

做到這一點,對普通人來說也不難。如果你能夠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再進行提升,就有機會考上 211 大學。

他做了多年高考培訓後發現,90%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一個孩子能不能考好,關鍵在於高中時是不是一直在做有效練習,就是把基礎的東西練習足夠長的時間,而不是做中高難度的題目。

因此他們培訓中心的主要業務,就變成了帶學生夯實基礎,效果非常明顯。

但大部分學生反而比較狂妄,不屑於做這些簡單的練習,或者選錯了路徑,直接就開始攻高一個難度的習題。

這就好比網絡遊戲的虛擬任務,低難度的任務你沒做好,到了更高難度時,你會發現自己還是要回來補上最初欠的債。

不過生活的詭異之處就在於,沒人告訴你的時候,你也很難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相信,原來基礎性的工作這麼重要,因此被鎖死在了基礎區。

– 04 

我的洞見和建議

1)你可能對你自己一無所知。

我前幾天看到一本編劇書上,有這麼一段話:

人類並不想自己想像的,那麼了解自己。1976 年你問他想看什麼電影,他會告訴你當然是《大白鯊》啦!但到了 1977 年,那部跟《大白鯊》一點也不一樣的電影上映時,他們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星球大戰》。

所以花時間,客觀的認識自己,認真思考到底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能捨棄什麼,無比重要。

2)不要盲目自信,認識到自己的愚蠢就會豁然開朗。

投資領域有這麼句話:認識到自己愚蠢,這個世界就會豁然開朗。

因為他們明白,影響投資的因素太多了,大多數因素人力無法控制,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是常勝將軍。

反倒是那些莫名自信的人,總想吃到每一分錢的人,最容易追漲殺跌,虧錢最多。

3)敢於承認自己的普通,但不甘於普通。

我建議你承認自己的普通,但不是讓你認命,更不是讓你甘於普通,而是建議你找到一條適合普通人的成長之路。

更何況,普通並不意味著天花板低。畢竟普通人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勤奮,最終逆襲的故事也不少見。

4)基本功,遠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根本談不到所謂的格局、賽道、運氣,多數是因為基本功不過關。

就像高考卷子上,送分的基礎題往往佔到 80%,做好基礎題考個普通一本並不難,但是多數人連基礎題的分都拿不全。

實際上,只要你精心突破基本功,就完全能進入更高層次的競爭。

5)謙虛不是客氣,而是「初學者」心態。

很多人以為,謙虛就是別人誇我的時候,我客氣兩句「哪裡哪裡」。

實際上謙虛類似禪宗的「初學者」心態,真誠地認為自己還不夠好。這完全不是貶低自己,更不是客氣,而是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比自己強的大有人在,與其坐井觀天,不如虛心學習,讓自己變更優秀。

6)前進不怕慢,就怕停。

起點低一些真心無所謂,關鍵是不要停下來。只要你在往前走,哪怕慢一點,你也總有到達終點的一天。

(Visited 43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