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看一檔財經節目《波士堂》,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了一番話,讓我有點吃驚:
自從 1997 年開始,大約 20 多年,我晚上都不工作,業餘時間大多奉獻給了韓劇和麻將。
這可能會有點顛覆我們的認知,成功人士的日程表,不都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麼?
(王健林行程表)
按理說,即便是有很多員工,吳曉波也應該日理萬機,每天晚上在辦公室,奮筆疾書才對。
要知道,吳曉波可能是全中國最貴的財經作家,身家超過 20 億,被媒體稱為“新媒體首富”。
他還在很多報紙、雜誌、網站開專欄,同時管理兩家公司,運營“吳曉波頻道”等公眾號,開設“每天聽見吳曉波”等知識付費欄目,做風險投資,搞跨年演講……
而且,自從 1996 年開始,他就每年寫一本書,幾年前他試著把自己的作品摞在地上,高度已經超過了他的大腿。
像他這麼大的工作量,為什麼還能有時間打麻將、看韓劇呢?
可能很多人對勤奮的理解,僅僅局限在表面,認為勤奮就是苦大仇深,就是少睡覺、多幹活,工作時間越長就越勤奮。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高手,工作時間都超長。他們更關注的是方向,是對長遠工作的規劃,而單純是瘋狂投入時間和精力。
你想想看,每週 996,沒有業餘生活,把身體累壞的大有人在,但他們的事業一定好麼?
顯然沒有,並不是工作時間越長就越勤奮,更不意味事業會更優秀。
我認為產生差距的原因,在於這兩點:
01.
高手的戰略前瞻性:找到滾雪球的機會,不輕進、不輕退
巴菲特曾經說過,好的投資猶如滾雪球,秘訣在於找到長長的坡,和厚厚的雪。
在個人成長上也是一樣,高手成長的秘訣,就是找到自己擅長,且回報比較高的領域,不斷鑽研,就大概率能獲得豐厚回報。
你會發現,只要雪球滾起來,即便不花太多力氣,雪球依然越滾越大。
當然這不是說勤奮不重要,而是說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況下,坡長雪厚的道路,雪球會格外大。
我們先說長長的坡,也就是「擅長」: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大多數著名演員戲路都很窄,他們的經典角色都差不多,什麼類型角色都演的「萬能膠演員」反而很少。
比如:
陳道明的經典角色,往往富有霸氣、韜略;
週星馳的經典角色,往往都是悲喜交加的小人物;
施瓦辛格的經典角色,都是不苟言笑的肌肉硬漢……
他們給自己找到了人生定位,在自己擅長的定位上勤練習、深鑽研,就如同找到了最容易攻破的城牆缺口,不一定要用最猛烈的炮火,仍然可以突破城牆。
我們再說厚厚的雪,也就是「回報」:
知名產品人梁寧老師,曾經講過一對雙胞胎的故事。
這對雙胞胎在2007年,同時大學畢業,一個進了雜誌社,一個進了騰訊。
10年後,騰訊的已經年薪百萬,並且只要他願意離開騰訊,很多單位會挖他,也有投資者投資給他創業。
而去雜誌社的那位呢?我們知道現在紙媒已經徹底的“淪陷”了。
既然是雙胞胎,他們的基因、背景、學校都差不多。論付出吧,日復一日誰不辛苦?都為了自己做的事全情投入,但這種巨大的差異來自於哪裡。
就是這樣一個判斷,經過漫長時間週期之後,經過時代大勢的放大,加上你的不懈堅持,最終帶給你巨大的回報。
這大概就是曾國藩說的「不輕進,不輕退」。
「不輕進」,就是在做出選擇之前,你要不斷地收集信息,分析這件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這份工作未來能不能帶來巨大收益。
「不輕退」,就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訓練自己,決不輕易退出,讓時間和大勢放大堅持的力量,從而獲得豐厚回報。
大家還記得,19 年暑期爆紅的動畫電影,拿下 50 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麼?
《哪吒》的導演餃子,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2003 年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
2004 年,餃子決意從廣告公司離職,轉行進入 CG 動畫行業(計算機動畫)。
因為沒有收入,所以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他只能靠著母親每月1000 元的退休金生活。
直到2008年,餃子製作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橫空出世,一舉斬獲了 30 多項國內外大獎,才有了後來的《哪吒》。
這也是很多人指責餃子的一點,認為他的人生模式就是賭概率。
其實並不是,餃子轉行並不只是一腔熱情,他辭職前,問了自己三個問題:
1)動畫行業有飯吃麼?
餃子想轉行不是靠衝動,他早就通過各種渠道打探這個行業。
讓他驚喜的是,這個行業的天花板很高。儘管當時 CG動畫行業還是新興行業,但是利潤很高,市場潛力很大。
2)我能在動畫行業拿下一席之地麼?
餃子當時狂刷各大相關網站,通過作品研究什麼水平的人,分別能找到什麼等級的工作。
餃子一邊對標別人,一邊審視自己,研究“如果我來做,與他們比如何”?
3)CG動畫行業能持續多久?
餃子分析認為: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四大必需,但現今的生活中還要加入第五大必需:娛。
飽暖思淫慾,當人滿足了基本的溫飽後,他就開始無聊了,空虛了,得變著法兒地折騰自己,打發時間。”
內容行業是朝陽行業,是人類生活的剛需,而不是可有可無的。
當時的富豪如史玉柱、陳天橋,“就是典型的靠替別人打發無聊時間賺錢的。CG這個行業和影視、廣告、動漫、遊戲、圖書等等大眾娛樂消費,都是密不可分的,只要不到餓死人的那天,這麼多條路總不會都堵死了。”
找到了長長的坡,還有厚厚的雪,雪球怎麼會滾不大呢?
02.
高手的努力專注性:任何成功,都不靠追逐平庸的機會
我的偶像查理·芒格,曾經說過:
我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為什麼很多人平常也很努力,看起來整天忙忙碌碌,但最後一事無成?
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明白什麼機會能成就自己,而且既沒有耐心也沒有定力,所以任何機會都不想放過,把資源浪費在了無關緊要的機會上。
美國的傳奇棒球手——泰德·威廉姆斯,是過去 70 多年來,美國棒球史上,唯一一個單賽季打出 400 多次安打的棒球運動員。
他在《擊球的科學》中,闡述了自己的擊球技巧:
他把擊打區劃分為 77 個格子,他在其中劃分出了,最有可能打出「安打」的格子。只有當棒球落在這些「最佳格子」裡時,他才會揮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三振出局。
如果他對所有的機會都出手,那麼他的成功率就會顯著降低,但打出壞球的機率卻會顯著提高。
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但很難做到,需要你有極其明確的目標,以及鐵一般的紀律,耐心地對所有的小機會果斷說不。
真正讓你優於常人的,不是頻繁出手爭取小機會,而是耐心、慎重的對待重大機會。
普通人的策略是,頻繁的對小機會出手,但對真正重要的事情卻無動於衷,看起來很勤快,但是收益不大。
這讓我想起了政治學上的「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
1957 年,知名政治學家帕金森提出:「人們花費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和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
比如:
人們可能會只用 3 分鐘,就決定建造一座核反應堆,但卻會用 45 分鐘爭辯,應不應該修建自行車棚;
人們在用10 年的積蓄投資股票時,可能也就考慮小半天,但卻會花 1 個月糾結,應不應該買一件 2000 塊的衣服。
大量的小機會,耗費了你太多的時間精力,但這些小機會從來都不重要,你應該慎重對待的是大機會。
高手的策略應該是,先明確什麼樣的機會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再通過收集大量的信息,做出幾個大的重量級決策。
這就是金融大鱷索羅斯說的:重要的不是做出正確判斷的頻度,而是做出正確判斷的量級。
03.
如何成為高手,擺脫瞎忙?
1)找到自己擅長,且回報高的的工作
很多人是看到別人幹啥好,自己就想幹啥,但是根本不花時間研究,自己是否擅長,以及這份工作是不是符合時代大勢。
我們這裡可以借鑒餃子的三個問題,來找到自己擅長且回報高的工作。
首先,這個領域是不是有發展潛力;其次,你認為自己有哪些條件,適合做這一行,以及能做到什麼程度;第三,這個大行業是否能夠存續很久,是不是屬於人類基本需求,在可見的未來有沒有新技術能夠取代它。
如果你還是不能精準的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那就可以投入少量精力,對大致符合標準的工作進行嘗試。
先幹起來,頂得上無數猜測和焦慮。
2)不要平分你的精力,聚焦真正有價值的機會、工作
蘋果公司,可能是世界上產品線最簡單的巨無霸公司了。
1997 年,喬布斯第二次掌舵蘋果,他大刀闊斧的砍掉了蘋果大部分的產品線。
把蘋果的台式機產品,從15 個砍到 1 個;把所有手持設備,砍到 1 個;把研發項目,砍掉 70%;把 6 個全國經銷商,砍到 1 個。
深度聚焦的蘋果,很快轉危為安。
2001 年推出的 ipod,造就了銷售神話;2007 年推出的 iphone,改變了世界。
其實對我們也一樣,我們要甄別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勇敢地把後者全部砍掉。
就像喬布斯的那句話「Focusing is saying NO」。聚焦,就是說不。
當你學會拒絕不重要的機會、工作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進步神速。
3)學會定期靜思,覆盤
我們常常日常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我們到底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以至於我們經常蒙頭前行,看起來很忙,但實際就是忙碌的機器。
我最近看了柳傳志的一個專訪,學到了一招「靜思」。
1994 年,柳傳志被人騙了 300萬元,要知道那時候聯想一年的利潤也不過 100 万,他急火攻心住到了海軍總醫院。
在期間,柳傳志看了很多關於曾國藩的書,他學到了一招「靜思」。
方法很簡單,就是定期找一個沒人的地方,點上一爐香,專門留出時間思考,過去的一段時間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未來將要如何改進,以及未來要準備什麼規劃。
這招以前叫靜思,現在叫覆盤。
4)規劃長期目標,並進行拆解
就像我常說的,如果你沒有方向,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都是逆風。
所以你要想明白自己「擁有什麼」、「想要什麼」、「能放棄什麼」,哪怕花 1 個月的時間想明白這個問題,也是值得的。
因為這3個問題涉及你一生的方向。
5)越是困難、焦慮的時候,越要尋找破局的辦法
很多人常常舉香港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的例子,認為底層人民之所以不能致富,就是因為又忙、又窮、又累,每天應付生活就已經很難了,根本沒有精力尋找破局的方法。
但我認為,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咬緊牙關尋找破局的辦法,寧肯一時苦,不能一世苦,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能夠做到的人不多。
你可以進修一個學位,你可以學習一門技術,你可以高效工作的方法……破局的辦法有很多,唯獨不應該留在原地,讓一切如故。
6)六十分哲學是個好哲學
隻在極少數關鍵的核心位置,努力追求極致,大多數地方做到「夠用」就夠了,把寶貴的精力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攤大餅。
7)防止浪費時間最好的辦法——不輕進
防止自己浪費時間、精力、金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輕進」。
特別是在作出重大決定,比如選擇高校、投資、買房、擇業等重大問題時,一定不要頭腦一熱就作出決定。
而是應該仔細調查、研究,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重要決定。
做正確的事情,遠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8)珍惜自己的身體
工作再忙,也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當你過了 30 歲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精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的。曾經熬夜、酗酒、暴飲暴食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相應的,你的工作效率也會隨之降低,只不過你感受不到而已。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我們今天並不是告訴你,你不應該努力。
而是希望你,能夠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努力」之前,好好的研究如何作對選擇,如何等待機會,如何讓自己的努力更加高效。
畢竟,做正確的事情,要比正確的做事,重要得多。
最後,希望你能夠勇猛精進,越來越好。加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