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請停止你所謂的努力
December 5, 2020 2020-12-05 1:25少年,請停止你所謂的努力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
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於宙《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我當時在知乎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當真被震撼到,尤其是這句: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 ,簡直就是我四年大學生活的真實寫照,一點都沒有任何誇大不實的成分。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所謂的努力,不過是在浪費力氣罷了。
1,
我前幾天去學校看了一位師弟。
怎麼說呢,他是非常努力的一個人,經常有忙不完的事情,想見他一面,都得在微信上,約了很久,才能實現。
也不是我有多麼想他,只是畢業到現在,經常心心念念著學校外面的東北餃子館,每次去,都要饕餮一頓,才能解饞。
按照慣例,我們見了面,就直接往吃飯的地方走,期間,他跟我說起,在學校所做的事情,總結成一句話,就是:
大忙人。
加入了三個社團,但每個社團混得都很一般,做的都是搬版抬抬的苦力活,更不用說參與什麼上層決策了;
看到同學考這個證,他就跟著一起報名,看到別人報考那個證,他也二話不說,立刻就買了相關的復習資料,一頭扎進考證大軍。
健身、跑步、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什麼東西他都想要,他恨不得攬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但實際上,他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付出極大的努力,也就意味著,你不可能擠出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人總要學會放棄什麼東西,來成全自己真正想要做的。
可他就是很貪婪,還美其名曰為:興趣廣泛,努力向上。
記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二郎先生曾經說過:
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
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
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完善,愛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日本社會強調的“匠人精神”,就是用一輩子的事情,努力做好同一件事情,不一味地要多,要強,而是服從內心真實的想法,持續性地做好。
人總是貪得無厭,喜歡用各種新奇獨特的感官享受,來刺激自己的神經,這件事情還沒有做好,就立刻想要開始新的征程。
師弟還是依舊很忙,忙得快要瘋了。
如果他明白:大學四年,專心做好同一件事情,畢業後,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轉變這個道理的話,也就不會天天在瞎忙中,迷失了自己。
忙是生活充實的顯現,但如果是瞎忙,只能證明自己愚蠢之極。
2,
知乎上曾經大熱過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我每次跑完步,將公里數截圖發到朋友圈,會收到別人的冷嘲熱諷?
通常在朋友圈PO圖來證明自己日漸變得優秀,經常會以失望告終。
因為現實中,除了父母還有幾個特別要好的人之外,沒有誰會真心實意地盼著你好。
但大學還有一種人,每次都用朋友圈來證明自己。
剛剛開學的時候,他們就在朋友圈曬在新的一年裡,自己將要多麼多麼努力了,配上幾個奮鬥的表情,當然,這樣的豪情壯語,通常會收穫不少的點贊,但這些點贊,並沒有給他們帶去任何變化。
點贊的效果,往往不能維繫十天半個月,該睡懶覺的睡懶覺,該吹牛逼的吹牛逼,該逃課的逃課,該掛科的掛科。
所謂的努力,不過是自己在朋友圈達到顱內高潮而已。
一點屁用都沒有。
越長大,我越來越認為,真正的努力,通常是不露聲色的,越想向他人證明自己有多努力,往往等不到自己成功的那一天。
想想自己本來可以多背幾個單詞,結果在等朋友為你點贊的過程中,浪費多少精力和時間。
別人瘋狂點贊,自己躲在一旁,笑嘻嘻,
別人置之不理,自己暗自神傷,慘兮兮。
或許這個社會太過於浮躁,大多數人,還沒有將一件事情給辦妥,就迫不及待地想昭告天下。
所謂的努力,不應該只單單存在於朋友圈,更應該是你自己在心裡許下諾言,然後靠著自己內在的驅動力,去將想要的事情,一一實現。
你可以一聲不吭,但你要做到一鳴驚人。
3,
說到這裡,又有人要開始罵我了。
你這人,懂個屁啊,年紀輕輕就開始在這裡傳授什麼鬼人生經驗,喂什麼毒雞湯。
我寫了這篇文章出來,早就料到會有人來噴我,跟我在知乎遇到的,一模一樣。
人總是通過反對他人,來彰顯自己的特立獨行和清新脫俗,但其實骨子裡,還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
但你覺得自己因為努力,而感動到快要哭的時候,往往是你一廂情願地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錯誤罷了。
上大學的時候,大夥有瞎忙過的經歷嗎?
就是現在回想起來,想一巴掌抽醒自己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