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班上有個同學小莫,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
有一段時間,班裡總發生奇怪的事情,不知怎的,大家就鎖定小莫為這一系列事件的嫌疑人。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大家看待小莫的眼神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小莫也感覺到自己成為了大家的懷疑對象,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解釋過。
怪事還是偶有發生,但小莫始終氣定神閒,我行我素。
他越是這樣,大家就越懷疑他。
後來,小莫轉校了。他走後,那些事情還是持續發生,而大家對他的誤會自然也就解除了。
幾年後,一次聚會上遇到小莫,談及此事,問他當年為什麼默不作聲地背這個黑鍋。
小莫很坦然地回答,莫須有的東西,怎麼解釋得清楚呢?就好像一滴墨水滴到了紙上,你想去擦乾淨,結果越描越黑,倒不如不解釋。總有一天,時間會給你一個交代,事情會水落石出。
當時聽到他這番話,不由得詫異於他的成熟,同時也開始理解一句話:永遠都不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是急於向別人解釋,解釋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做過什麼樣的事,生怕別人對自己有誤解。
但其實,這種解釋是蒼白無力的。
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懂你的不需要解釋,而不懂你的人也不會相信你的任何解釋。
很多時候,解釋也是需要成本的。
與其無謂地浪費時間,倒不如專心去做自己認定的事情。
2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開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女主庵堂蘭子去蛋糕店買蛋糕,前面排著長長的隊伍。
一個小女孩跑到隊伍前面,嚷嚷說要吃店裡僅剩下的唯一一塊草莓蛋糕。
小女孩被家長重新拉回到隊伍後面,這時其他人都選擇買別的蛋糕。
輪到蘭子時,她直接要了草莓蛋糕。
蘭子的行為引得所有人紛紛側目,在眾人詫異、反感的眼神中,她卻毫不在意地開始慢慢享用那塊蛋糕。
此時字幕打出蘭子的內心獨白:
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主宰,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的。
平日裡,蘭子也活得特立獨行,完全不在意周邊人對自己的評價。
確實,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鬆浦彌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一書裡說,比起隨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節奏度過一天。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一生。選擇做真實的自己,選擇依心而行。
如果你總想著證明給別人看,總是急於解釋你自己,那麼你就已經輸給了自己的執念。
而且,有時候僅僅是做好自己,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又何必再自尋煩惱,讓別人的聲音左右自己的生活呢?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40:消極過濾》裡提到,在任何極端的環境裡,人們至少會擁有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無論是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或是身處並不友善的環境,你都可以選擇一笑置之。
不必因此妄自菲薄,也不必忙著迎合他人。
人生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逆風前行的旅途,而你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棱角,將會成為你最強大的盔甲。
3
我們總是習慣於向外人解釋自己,卻往往忘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然而人活一世,是為了做自己,不是為了解釋自己。
你想堅持原則,不妥協時,別人在背後議論,故作清高;
你想戒掉遊戲,努力學習時,室友潑冷水,別掙扎了,又是三分鐘熱度;
你心血來潮,想學習一個樂器,或者想買個品味獨特的東西時,旁人迫不及待給你貼上“偽文藝”的標籤;
你因為某明星的事蹟,在人前表示對他的欣賞,朋友卻說,明星都是作秀……
有時候,無力的解釋會讓你發現人與人之間像咫尺天涯般遙遠。
他人一個否定的眼神,一個不屑的態度,就會讓你費盡心思的解釋化為泡影。
漸漸地,你也就學會不再為了他人而解釋自己。
誰也沒有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自己,所以,你只要按照內心所想的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夠了。
就像浦彌太郎說的,人難免會受到周遭事物影響,但我希望自己做每件事的動機都是自發的,與自己有關的事都能自己掌控。
4
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的學生在門口遇到一個客人,他們攀談起來。
客人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
學生回答,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一年只有三季。
他們為此爭執不下,這時孔子從屋裡出來,他們就向孔子求證。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輸了,但他很不服氣。
等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詢問孔子原因。
孔子回答,剛剛那個穿著綠衣服的人是一隻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
夏蟲不可語冰,人與人之間的三觀、背景都有所不同,你和別人理解的往往不在一個層面。
有些時候,向不理解你的人解釋,只是白費唇舌。
所以,不是你不夠好,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而已。
劉同寫過這樣一段話:
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現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品嘗現世生活的胃口。
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解釋,從現在開始,你要有堅持做自己的覺悟,要學會把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唯有如此,到最後才可以說,這一生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