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教養,就是說話“多想一點”
December 25, 2020 2020-12-25 10:30最高級的教養,就是說話“多想一點”
01
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她這個人啊,就是說話難聽,其實她人不壞。”
我們要是反對這句話,就會被人說“沒有修養”,不理解別人對我們的善意。
然後他們又會抬出類似“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類的話來搪塞你,絲毫不想改變他的口無遮攔。
我諷刺挖苦你,那是因為我“好心指出了你的缺點”。
我侮辱傷害你,那是因為我“不小心說了真話”。
我嘲諷打擊你,那是因為我“真心為你著想”。
其實,說話難聽的,就是壞。
刀子嘴的人,豆腐心的人很少,玻璃心的人很多。
他們對你和對這個世界的恨都是真心的,他們期待厄運降臨在你的頭上,看到你摔得血肉模糊時,他們脆弱的自尊又再次得到保全。
好友jenny喬有過這麼一段話:不會好好說話、對他人施加言語暴力的行為被套上“都是為你好”的面具肆意橫行,卻終究掩蓋不了其本質上所體現出來的低情商和低素養。
有些和你特別親密的人,他們真正內心為你考慮,不過用戲虐的形式表達。
這種人的表達形式和“嘴巴毒”有顯著區別。
導師:你不要一天自稱“心理大師”,你就是個心理學工作者,低調務實一點不行嗎?要不要我給你買個喇叭,天天對著全校師生廣播。
我:師父,我這個是“喵大師”啊。其實這無所謂啦,對於那些不喜歡我的人,無論我是啥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
導師:你成績斐然,這點大家有目共睹,上次我還聽XX老師誇你。但我擔心你過早自稱大師,會抹殺你不斷提高自己的潛力。
可以看出,我導師由於和我關係鐵,一開始說話,確實沒有太多注意。
可當他從我的話裡隱約感覺,他給我的建議似乎打擊了我的自尊心時,他會修正他的說話方式來照顧你的個人感受。
是啊,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話會給你帶來傷害”這一點他都完全不知道。
我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在替我著想,他是為了我好。
既然他在我身上用了心,能注意到我注意不到的缺點。
但卻偏偏忽略了我此時的心理感受。
難道這不是一種自相矛盾嗎?

02
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年我身邊說話能夠“多想一點”的人,如今大多前程似錦。
我身邊位居高位的人,不管他真實目的是否友善,但他們很少有說話難聽的。
可以這麼說,躍升階級一個必備的技能就是:“多為別人考慮一點,別人才會聽你的話。”
學校大領導就是此方面的高手。
因為一些個人恩怨,我時常在學校教師群、論壇等一些地方,公開DISS某個曾經想毀滅我理想的教授。
很多人都勸我不要這樣,即便我也隱約感覺不要這樣,但我看見她發言我就來氣。
有人勸我:“你應該感謝她,她用特別的方式幫助了你,成就了你今天的輝煌。”
是的,如果不是因為她下派我去支教,我真的不會有今天。
可是她不是善意的啊,她純粹是惡意。只是她沒想到,在那個偏遠的邊疆,老師和學生給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不聽!
有人勸我:“別這樣,這樣對你不好,也許大家會對你有看法。”
戰鬥了這麼久,我早就不擔心“別人的看法”了。我只想更多地去了解別人,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我的。
不聽!
有人勸我:“如今,你遠比她強大了,就不要在乎她了!”
奇了怪了,我比她弱小時,我動不了她。我比她強大時,我又得原諒她。
好像傷害別人完全沒有代價啊!
不聽!
這裡面大多數朋友,反倒被我說服。
他們不僅認為我做法正確,甚至有的想起自己被人欺負的樣子,嚎啕大哭起來。
但大領導的一番話,卻讓我徹底改變了做法,他這麼說的:“確實,年輕人滿腹才華如果因為個別人的原因就被浪費了,這是我們學校領導的失職。那除了公開場合和她發生爭執,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讓自己消消氣。畢竟,我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沒有更體面的方式可以達到你的目的?”
所謂話有三說,巧說為妙。
大領導這番話的技巧在於,你並沒有做錯,我也不是要你改正錯誤,而是你出於自身的智慧,選擇了更為高尚和效率的做法。
別人為什麼不聽我們的建議?
因為我們的建議中包含了隱性攻擊。
家庭關係裡,媽媽經常這麼吼孩子:“你這個懶鬼,你居然連自己房間都不收拾乾淨,還不趕快動起來!”
其實我們知道媽媽說的是對的。
但此刻如果立刻照她說的做,就默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就是個懶鬼。
之前朋友勸我的話,我之所以不聽,也是因為。
如果我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就等於承認自己“小心眼”。
有時,維護自己的觀點,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覺得它無懈可擊,而是為了維護自尊。
所以情商高手在說話時,會先保護你的自尊,再提出他的觀點。
你必須確保一件事,對方即便是聽了你的意見,他改變了現在的行為方向,他的行動依然是正確的。

03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
金博士是一位優秀的博士和青年學者,nature都發過文章,學術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惜他的個人問題實在是很難解決。
據說他有一次去相親,看到姑娘後很滿意。於是立即離開咖啡廳,從車後備箱裡拿出一塊化石和一把鐵鎬,丟到桌子上,和姑娘介紹了一下午“寒武紀化石的形成與發現”。
如果你想每天晚上聽恐龍的故事,你嫁給他準沒錯。
相親次數失敗多了以後,金博士開始拒絕一切熱心人士為他張羅的相親。
你和他提這事,他和你急。
要知道,他之所以不願意去,不是因為他“醉心科研”,也不是因為他“沒時間”。
你一說這事,就會刺痛他的內心——他缺乏應對女孩的社交技巧。
而我們大領導對他說的一番話,就恰到好處地保護了他的內心,又給了他建議。
“金博士,像您這樣優秀的老師迄今為止依舊單身,這是我的失職,也許是我給你派了太多的工作,讓你無暇考慮感情,這我得向你道歉。但是我有時候在想,事業和愛情真的不是兼顧的兩件東西嗎?”
你可以看出,大領導在交流此類問題時喜歡把責任歸到自己頭上,這就極大保護了對方的自尊。
他也不會直接給出建議,而是用誘導的方式,期待他想要的正確答案從你嘴裡說出。
所以,一個人修改了行為,不是被另外人說服,而是他憑著自己的智慧,自己調整了戰術。
心理諮詢師胡慎之有一段話我很贊同:在控制、服從、對立這樣的關係裡,只會充滿了“你對了”或者“我錯了”,這樣權力式的交流方式是很傷人的。
所有不傷感情的關係,只有在合作和自我負責的狀態下建立才能長久、和諧、穩定。
會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也是一個人最極致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