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花120元買星巴克拿鐵,有錢人的做法,讓你知道你為什麼會窮一輩子

「有錢人」與「普通人」的差別在哪裡?

Sponsored link

本書出現兩種人。

一種是「300萬日圓的普通人」,另一種是「1億日圓的有錢人」。當然,這裡的數字指的是年收入的金額。(編按:這邊指的是日本的收入標準和消費水平,如果換算成台灣的消費水平,則大約是年收入30萬元和1000萬元的差別。)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有很多機會跟急速竄升為「有錢人」的人士交流,每次跟他們見面,都非常感嘆他們的思考習慣、行動模式和普通人不一樣。

安於年收入300萬日圓的普通人與讓自己躍升為年收入1億日圓的有錢人,本書希望能從他們不同的習慣中,歸納出兩者之間的差別。

Sponsored link

普通人記收支帳 vs. 有錢人隨意花錢

每到年末,普通人會去書店買一本簿子,那就是收支帳簿。只要有這本簿子,就能了解每個月的支出,刪除不必要的花費,這麼一來就能擺脫赤字,提升生活品質。雖然本該是要這樣,然而每年都記收支帳的人,今年依舊還是維持年收入300萬日圓。但有錢人根本不把收支帳看在眼裡,錢花的很隨意,他們不但不會出現赤字,資產甚至愈來愈多。

有錢人不記收支帳的原因,並非他們有多到不會造成赤字的收入,其中一個原因是做這個動作「沒有任何好處」。記收支帳並無法增加可以使用的金錢,反倒是買收支帳簿還會損失金錢。另一個原因是「浪費時間」。記收支帳多少需要時間,說起來還真是個既費時間又得花錢的舉動。

此外,有錢人跟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就算沒有收支帳簿這類東西,他們還是能區分必要的花費與不必要的花費,因此很少發生「買了不必要的東西」這種事。

那麼普通人為什麼要記收支帳呢?那是因為他們不會在當場思考自己現在要支付的金錢到底是不是必要的花費。因為不去思考,因此不知道自己花的錢是否正確。所以利用收支帳簿將支出「條列化」,之後如有必要再做調整。只是那都是在錢花出去後的事了,那些錢已經回不來了。

「不能繼續再這樣消費了!」「下次不要再這麼浪費了!」這樣重新評估雖然有警惕作用,但說到底還是因為付錢時沒有預先思考的習慣,因此才會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願意拿錢出來買智慧型手機卻不願意自我投資;把錢拿來購買福袋卻不花在經營人際關係的餐飲費上。這就是普通人之所以只能年收入300萬日圓的原因。

購買前想清楚

Sponsored link

有錢人購買某樣東西前會下意識這麼問自己: 「買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 「這個東西真的有這個價值嗎?」 「自己真的能夠充分使用這個東西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YES,他們才會從錢包裡掏出錢來。所以並不是在付完錢後才在反省,而是事先「預測」是否能夠回本。因此不需要專程記收支帳,也不會發生「哎呀,這個月又透支了!」的事情,至於購買的商品也會物盡其用。就結果而言可以抑制支出,因此身邊就會有剩餘的金錢,如此便能拿來當作增加收入的資金。

收支帳只能在事後管理金錢的動向,那也只是用眼睛在作管理。試著養成不依賴那些工具,在打開錢包前先這樣思考:「這筆支出能為自己帶來相對的利益嗎?」

結論:在支出當下就管理,不要花金錢與時間在收支帳簿上。

普通人在星巴克買拿鐵 vs. 有錢人在星巴克買看書空間

上班前先去星巴克買杯拿鐵再進辦公室。的確,這樣能轉換心情,而且清爽的早晨喝的拿鐵非常美味。可是只是這樣做並無法直接連結收入。這是普通人的行為模式。

Sponsored link

有錢人同樣買了一杯拿鐵,他們會先在店內處理一些公事或是看書後才進辦公室。買拿鐵,等於買了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

 

 

實際上早晨去星巴克可以看到許多上班族在工作、看書的情景。而且提早出門還能避開擁擠的電車,不會因為通勤的尖峰而疲憊。

我想表達的是,重要的並不是買拿鐵這件事,而是要如何透過買拿鐵的這筆支出來獲得更多的回收。

有錢人為了確保自己的時間,早上開始的時間很早。晚上因為要加班、要聚會,很難有自己的時間,可是早上既不會有電話,集中力也好,可以好好工作。如果能買到這樣的時間,一杯幾百日圓的拿鐵是充分能夠回收的投資。

早上如果習慣買一杯拿鐵,那麼就想辦法讓那杯拿鐵的費用能夠幫助增加收入。

Sponsored link

這裡舉了拿鐵的例子,但是並非僅限於拿鐵,所有的支出都是為了獲得的投資。既然投資了,就必須有回收。

譬如「換智慧型手機」、「去參加聚會」也是相同的。「這筆智慧型手機費用要如何回收?」「參加這次聚會花的錢要如何回收?」如此一來就必須有戰略地來思考用錢的方法。或許是研究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智慧型手機來將書籍電子化、販售,然後再回收這筆支出。也或許可以在聚會上討論活動的創意,之後再透過活動的舉辦將這筆支出回收。如果一開始便覺得「不太可能回收」,那麼就不要考慮這筆支出,即便支出也得壓低到最小限度。不要以「付錢了事」的消費者心態來用錢,而是要以投資的角度去思考用錢的方法。

結論:同樣要花錢,那就花在能夠增加以後的收入上。

普通人考慮經濟能力不敢結婚 vs. 有錢人立刻求婚

普通人會因為自己的收入低而不敢結婚,其背後有「我不願意我能自由運用的錢變少」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對金錢執著的人害怕放開自己的錢,無法投資未來。結果無論過了多少年,收入依然沒有增加。

也有人積極想跟已經有財產的對象結婚,一般人只要感覺到對方這樣的打算,通常會選擇遠離這種人。結果一直遇不到理想的對象。就這樣年紀愈來愈大,婚期愈來愈遠。

Sponsored link

有錢人就算沒有收入、沒有儲蓄,還是會馬上跟喜歡的對象求婚,以便生活在一起。錢以後再賺就有,喜歡的人如果不趕緊訂下來就會被別人搶走。比起金錢,那個損失更大。身邊沒錢,只要夫妻倆同心協力打拚就好。

「我的收入低,生活辛苦,所以無法結婚。」說出這種話來的人很有可能愈來愈窮。

現今社會並非一定要舉行婚禮或是舉辦喜宴,傢具家當也沒必要一開始就全部備齊,只要先有居住的房子、棉被、冰箱、洗衣機就夠了。

如果只是公證,結婚本身也不用花錢。

我知道這是多管閒事了,但是如果有喜歡的對象,現在馬上結婚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結論:與其因為收入低而躊躇不前,不如夫妻兩人一起賺錢。

 

Sponsored link
(Visited 52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