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做到了不計較,便沒有了不滿與悲傷

人生,有多少計較,你就會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你就會有多少幸福。

Sponsored link

人心像海綿一樣,你越計較,就越狹窄;越放寬,吸的水就越多。

所以,生活中不與他人計較,是一種修養;

不與得失計較,是一種智慧;

不與自己計較,是一種豁達。
若你做到了不計較,便沒有了不滿與悲傷

01

不與他人計較,是一種修養

曾國藩,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

他的一生,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

Sponsored link

時至今日,他的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為人處世的哲學——不計較。

曾國藩在升任二品大員時。

按照當時的制度,理應把把乘坐的藍呢轎換成綠呢轎,以彰顯身份。

但一向低調的曾國藩覺得沒必要,於是沒讓僕人換。

一天, 他乘坐的藍呢轎在一條窄巷裡遇到一頂綠呢轎。

由於躲閃慢了,惹怒了對方的僕人。

Sponsored link

還沒等曾國藩說話,對方的僕人氣勢洶洶跑到轎子前,指責轎子裡的曾國藩。

綠呢轎也將轎簾也掀開了,那轎中的高官想看看誰那麼大膽,敢擋他的道。

這一看,可把那人嚇壞了。心想,這下自己完了,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於是,跪倒在曾國藩面前,不斷地磕地,連聲說: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曾國藩一看那人,原來是三品官太常寺卿穆同。

雖然受到如此侮辱,但曾國藩並沒有生氣。

Sponsored link

而是一把扶起這位官員,安慰他不必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不會計較。

曾國藩的不計較,不是懦弱,而是大度。

正是因為他事事不計較,才成就了一代名臣的佳話。

不與他人計較,就不會樹敵太多,陷入無謂的戰爭。

菜根譚講:“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退一步與人行。”

這正是得理且饒人。給對方留有餘地,讓人有個台階下,為他人留面子,最後使之前的芥蒂煙消雲散。

人之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果事事計較,那生活就很難有快樂。

Sponsored link

正所謂,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不與他人計較,是一種修養。

02

不與得失計較,是一種智慧

曾國藩在其日記中說:“襟懷貴宏大,世俗之功名得失,須看得略平淡些”。

曾國藩的為官之路看起來似乎非常順利。

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道光二十年做翰林院檢討,之後便開啟了十年間獲得七遷,連躍十級,可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曾國藩對此也十分驕傲,雖不曾在公眾面前展露,但在給弟弟的書信中,他曾說在本朝像他年齡這麼小,能官至二品的人沒有,像他這樣能在短時間內連升這麼多級的人少之又少。

在京城做官時,雖然晉升很快,但也因為性格直率得罪了不少的權貴,幾乎成為滿朝文武的公敵。

之後,曾國藩前往江西監考,逢母親去世歸家。

Sponsored link

期間,太平天國很快席捲全國,曾國藩趁此機會,在咸豐二年,曾國藩建立自己的湘軍,多次與太平軍交手,立下赫赫戰功。

同治三年,破南京,加封為太子太保。

最後,平定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

深知功大必招禍端的曾國藩,不經思考,便即刻解散了湘軍。對於權名富貴的誘惑,曾國藩懂得了取捨有度,進退自然的法則。

就像曾國藩在家書中寫的一樣: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其實,有起有伏才是人生,有得有失才是生活。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人生路上,有得有失才是常態。

Sponsored link

亦舒在《天上所有的星》中寫道: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所以,面對得失的關鍵是要保持樂觀淡然的心態,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正確對待已失去的。

不計較得失,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不信看看周邊的人,誰的人生不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若你做到了不計較,便沒有了不滿與悲傷

03

不與自己計較,是一種豁達

每個人都會有苦惱,只是有時候人生的苦惱,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自己想得到更多。

但一旦得不到,便會說自己“大笨”“不爭氣”,等等,經常跟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然後,就開始心理折磨自己,甚至會把這種煩惱無限放大,鬱鬱寡歡。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不論生活還是工作,一切遵循順其自然,無須被生活拴上太多的枷鎖。

Sponsored link

有一名心理學家給學生上一堂壓力的管理課,這位心理學家舉起一杯水,笑著問:“同學們,大家知道這杯水有多重嗎?”各種回答都有。

心理學家接著說:“在這個問題當中,重量並不是那麼重要,其實取決於你托著這杯水的時間。

如果你托住這杯水一分鐘,沒有問題;

如果你托它一個小時,你的手臂會酸;

如果你托它一天,你的手臂將會麻木。在這幾種情況下,這杯水的重量是沒有任何的改變,但是你托得越久,你會感覺它變得越重。”

我們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擔憂就像這杯水一樣。

如果你能放下煩惱,猶如放下這杯水,什麼事情都會過去;

如果你不停地煩惱擔憂,時間越長,放在心中越來越沈重,你的心就會受到傷害。

因此,放寬自己的心,不管以後的路上,是被人傷害,還是與人爭執,是受到委屈,還是遭遇打擊,都要提醒自己:

該忘的忘,該放的放,

留下時間,省下精力,

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只要我們不跟自己過不去,很少有人和事會跟我們過不去。

不與自己計較,人生才會豁然開朗。
若你做到了不計較,便沒有了不滿與悲傷

04

寫在最後

不和他人計較。生活中,人和人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不要因為小事而太過分計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不與得失計較。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

盡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生活。千萬不要過於執著,而使自己背上沈重的包袱。

不和自己計較。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下,才能拿起。

沈下心去做人,埋頭去做事,腳踏實地的走,順其自然的活,做人如飲酒,半醉半醒最適宜,做事如執筆,半鬆半緊最自然。

(Visited 581 times, 1 visits toda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