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走下坡路,就會有這 3 種跡象

前幾天,我看到美團創始人王興的一句話:

Sponsored link

「原地打轉」和「螺旋上升」只有那一點點細微卻重要的差別,而且常常是當局者迷,只有旁觀者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才比較容易看清。

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很多人並不是不努力,可是猛干三年、五年之後,發現要麼是在原地打轉,要麼混得還不如從前。

千萬不要以為我在嘲諷誰,我只是覺得有點不值,明明付出了同等,甚至更多的辛苦,但是為了什麼有人卻毫無所得。

這就是因為,這些人在盡情揮灑汗水的時候,一邊自我感動,一邊踏上了下坡路。

逆流而上不容易,順流而下卻很容易,向下遠比向上容易得多,當開始走下坡路,你就會發現花了十年奮鬥的成就,可以在一年內全丟光。

走上下坡路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呢?

Sponsored link

很多人以為,走上下坡路就是沈溺於抖音等信息流,享受高消費,沈溺於休閒娛樂。其實這些都只是淺層次的東西。

一個人走上下坡路的表現,是這三點。

01.

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渴望,早早接受了一切現實

關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剛畢業的第1年,就靠著副業賺到了 20W。

雖然,那時候我的單篇稿費,也不過才 1500 塊而已,根本沒料到自己會有年入百萬、單篇稿費上萬的那天。

坦白講,那時候我有點自得。

嗨,也不怕丟人,誰讓那時候我眼皮子淺呢。畢竟,那時候我的本職工作,全年收入也才不到 10W。

世界不給你一巴掌,你還覺得自己跑挺快。

Sponsored link

我一個朋友點醒了我,她說:

賺這麼點小錢你就滿足了,那麼你這輩子充其量,就是個年薪三五十萬的命。

小富即安是很可怕的,問題並不出在「小富」上,而是出在「安」上,任何把你留在原地的力量都是危險的。

不管你有沒有上等福,都一定要發上等願。

真他麼一語驚醒夢中人,幸好我沒飄多高,就被她拽了回來。

從那時候起,我收起了一切懶惰、虛榮、自大,別人只願意改三遍的稿子,我願意改十遍;為了一個項目,我能夠每天晚上十點睡、凌晨三點起……

慶幸聽到了當初那番話,我的收入以每年超100%的速度在增長。畢業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年薪百萬的小目標。

Sponsored link

所以,後來每當有讀者問我:

秀老師,什麼時候我才能知道,到達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了呢?

我都會告訴他:「當你停下來的時候」。

停下來,就意味著你已經滿足於當下的一切,你不會再有向上生長的心了,你不再能冒成長的風險,你也不再能忍成長的陣痛,你只願意留在舒適區裡。

你停在哪裡,哪裡就是你餘生的巔峰。

因為當你走上巔峰的時候,同樣意味著你開始要走下坡路了。

我也常反問自己,取得這點成績就已經足夠好了麼?

Sponsored link

你才做成這樣就這麼開心,那麼多比你牛的人不得笑死了?

為自己的平庸喝彩,那你這輩子也就這點出息了。

我甚至有時候覺得,人就像一個熱氣球,對現狀的不滿和改變命運的渴望,就像熱氣球上燃燒的火爐,你能夠飛多高、多久,就看你的野心能有多大。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電影發燒友活動,其中放映的一部電影,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主持人問現場觀眾,對哪句台詞印象最深。大多數人都說的是: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只有我說的是:「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這句話也是我的座右銘,因為我覺得人這一輩子,所見和能見,要受到天賦、家世、運氣的限制,你自己很難左右。

Sponsored link

但你能決定,自己到底是「進」,還是「停」,又或是「退」。

我以前也跟大家講過:

我剛上高中時學習不好,加上比較調皮不招老師喜歡,班主任甚至覺得我考不上大學。可是最後,不也考到了北大嘛。

剛畢業的時候工資超低,親戚鄰居都覺得我不會在北京有什麼發展,早晚都得打道回府,現在收入不也還是以每年 100%的速度增長嘛。

至於未來是什麼樣子,其實我也沒有想那麼多,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極度渴望,永不停歇」。

因為,一個被巨大野心驅動的人,會極度自律、夙興夜寐、內心強大、不知疲倦,他不僅僅是想贏,他更怕輸,所以他必須贏。

所以不管你當下的起點多低,只要你還在堅持前行,渴望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你就永遠還在上坡路上。

Sponsored link

02.

你是開放思維 or 封閉思維?

科學家伊利亞·普利高津,曾經因為「耗散結構」這個理論,獲得了 1977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什麼是「耗散結構」呢?

不管你是物理、化學的,乃至社會、經濟、信息系統,都需要不斷地跟外界交換物質、能量、信息,通過這種交換,才能夠保持系統的穩定有序,糾正系統本身的混亂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任何系統都要不斷跟外界交流,才能夠繼續存活,交流的內容不限於物質和能量,還包括信息。

隻依靠「封閉」的系統,是沒辦法長期維繫平衡的。

人也是一樣,總是拒絕學習,拒絕新事物的人,他的思維模式是「封閉思維」,總是本能地否定新事物,永遠都沒機會看到認知圈層以外的東西,永遠看不到別人正確的一面,只會盲目的認為自己天下無敵。

而「開放思維」的人,能不斷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對一切新事物都保持好奇心,能動地解決問題,看到自己眼界之外的東西,讓思維結構不斷更新,走出舒適區。

Sponsored link

不怕大家笑話,我曾經是典型的「封閉思維」。比如我對電商的看法:

淘寶剛出來,我本能地認為淘寶做不下去。誰會放心把自己的錢和貨交給陌生人啊,再說買到假貨怎麼辦?馬雲是傻逼吧!

京東自建物流,我本能地認為京東會失敗,畢竟這種傻大黑粗的運營模式成本太高,外包物流不好麼?劉強東是傻逼吧!

拼多多上市時,我本能地認為拼多多早晚會死,因為阿里、京東早已二分天下,再說拼多多這麼low ,誰會用?拼多多老闆是傻逼吧!(我當時甚至都沒「費心」查查,拼多多老闆是誰,就妄下結論了)

結果呢,臉打得啪啪響。

後來我才意識到:

「三人行,必有我師」和「三人行,必有傻逼」這兩種思維模式,會讓你的人生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是上行,後者是下行。

畢竟,證明別人都是傻逼,對你又有什麼幫助呢?

「封閉思維」的危害,悄無聲息,也最可怕。

首先,「封閉思維」會讓你產生行動的懶惰,強調現實的困難,拒絕發揮主觀能動性。

但是,任何事業都會面臨阻礙。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直強調「存在問題」「我覺得不合理」「我估計不太行」,而是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和尋找機會。

想起來全是問題,做起來才有答案。

其次,「存量思維」會讓你產生思維惰性,習慣接受大腦裡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失去深度思考、學習、調查、反思的能力。

不知道該提什麼問題的人,永遠得不到正確答案;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人,去哪都是錯誤方向;總覺得自己正確的人,反而更可能錯誤。

我曾經看過雷軍的一段經歷,完美詮釋了開放思維。

2009年12月16日晚上,北京燕山酒店對面的酒廊咖啡館裡,雷軍喊朋友來喝酒,畢勝、黎萬強、李學凌等金山舊部和朋友都在。

當晚,雷軍在傷感、挫敗和矛盾的情緒中度過,一邊唏噓不已,一邊一瓶接著一瓶地灌啤酒,越喝越多。

11點半,雷軍才開口說:今天是我40歲生日。

畢勝回憶,當時的談話基調是反思:“(雷軍)講他的勞模人生,是不是錯了?反思自己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從領導哲學,到做事哲學上是不是有錯。”

要知道在兩年前,雷軍就已經帶領金山上了市,38歲就退休,功成名就,財富自由。

這可以說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成績,但那時候的雷軍異常痛苦。因為雷軍對自己的人生期待,不是小成,而是大成。

他認為金山的事業,顯然算不上驚天動地,更不能支撐他的夢想和野心。

大成不了,就很痛苦。

所以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反思自己的過去,尋找新機會,學習和研究新事物。

2009 年,雷軍敏銳地意識到了智能手機的機會,那時候蘋果剛崛起,諾基亞正在衰落,全世界即將迎來的換機風潮中,缺少有力對手。

雷軍做軟件出身,跟硬件隔行如隔山。但是雷軍以驚人的開放心態,放下過去所有成績和積累,開始研究手機。

黎萬強回憶說,雷軍從2009年開始,逢人就研究手機。

雷軍認識了後來的小米合夥人林斌——當時的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兩人一見如故,經常約出去,從晚上8點聊到凌晨兩三點,聊的都是對移動互聯網產業和手機產品的看法。

兩人見面坐下後,通常是各自從包裡掏出好些手機,在桌子上排成一排,然後開始逐個拆機。

“還有服務員問我們,你們是賣手機的嗎?”

“我關心手機很自然。當時我們做的谷歌地圖支持諾基亞的所有機型,支持Android手機,支持Windows Mobile手機,也支持iPhone。

谷歌辦公室有三個大櫃子,裡頭有500多款手機,我經常可以拿到還沒上市的新鮮樣機。

但我發現,雷軍比我還狂熱。我們一起出去,我包裡拿出六七台,他一般都是八九台。

雷軍對於手機的了解和熱忱,讓林斌暗暗感到吃驚。

你看,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怎麼可能賺不到大錢。

每當有人在知識星球跟我抱怨,說自己很努力但賺不到錢,很愛寫作但寫不好,很愛畫畫但畫不好。我都會問他這幾個問題:

你有花一到兩個月的時間,研究行業的標桿麼,思考自己為什麼賺不到錢麼,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賺錢麼,思考自己應該怎麼把業務做好麼,思考自己為什麼做得不夠好麼?

如果沒有,那你當然賺不到錢。

03.

你能打硬仗麼:易得的東西最危險退而求其次的人生最廉價

我常說,越容易的事情,越暗藏危險,因為容易的道路上總是人滿為患,而且當你習慣了容易,你就沒有辦法打大仗、打硬仗了。

你也不要太過於苛責自己,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惡勞,人天生就更喜歡省力且容易的事情。

向不向本性低頭,是區分你是在走在上坡路,還是下坡路的重要標誌。

喜歡做容易的事情,你就會面臨兩個問題:

1)目標上,喜歡退而求其次

李銀河說,要有直取核心的人生態度,絕不在虛頭巴腦的事情上浪費人生:

「在世上萬千事物中只要那個最實在的東西。吃東西就吃自己最喜歡的;住房子就住那個最舒適的;交朋友就交那個一起待著最舒服的;戀愛就愛那個動了心的。」

也許會有人說,我想要的東西太難了,我能不能退而求其次?

985 大學太難考,就考個普通大學;

月薪 10000 的工作找不到,就找個月薪 6000 的工作;

明明想學畫畫,可是0 基礎畫畫太難,就先放棄。

我不是說後面的這些選項本身不好,而是說這些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如果你總是退而求其次,你最後能退到哪裡去呢?

既然是真愛,那為什麼不能勇敢的嘗試一下呢?為什麼非要委屈自己,過這種打折的生活呢?

2)戰略上,失去了耐心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當下越有耐心。

在遠征的路上,我們必然會收到各種誘惑干擾:

比如短期賺個快錢,需要你放下手頭工作;

比如朋友叫你出去吃喝玩,需要你暫停學習;

比如最近有個電影上映,可你本來想做工作規劃……

要想在事業上達到極致,實現自己的夢想,就需要你投入海量的時間,專心致志的打磨自己,你對未來越渴望,你對未來越有信心,你對枯燥的當下就越有耐心。

前段時間,有家知名公司聯繫到我,請我去給他們老闆寫書。顯性的報酬是一筆幾十萬的稿費,隱形的報酬是我可以結識一批大佬、高管,他們還會盡最大力度幫我做宣傳。但代價就是,我可能至少要花半年到一年,全情投入到這個項目當中。

說真的,我思考了一晚上,感覺非常猶豫。一方面是豐厚的回報,另一方面就是我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專心做我自己的事情。

後來我還是婉拒了這個機會,因為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戰略的本質就是放棄。

因為這種短期的項目,看起來回報豐厚,但實際上打斷了我的正常工作,同時也跟我的原則相抵觸。假如所有機會你都追逐,你就會失去屬於你的那個機會,所以我只能十動然拒。

回到文章的最開始,很多人每天都在勤奮工作,但實際上他們:

要麼是一直在原地打轉,表面看來幹勁沖天,實際內心早已麻木,沒有了奮進的熱血,滿足於自己當下的生活,接受了生活安排的一切。

要麼是自我封閉,明明是個年輕人卻當上了頑固不化的噴子,對一切新事物、新機會都表示懷疑,永遠覺得老子天下第一,這樣的人憑什麼走上坡路?

要麼是不敢打硬仗,遇到難題就退縮,想的永遠不是提升自己,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反而是想讓目標退而次之。自己有毛病卻讓別人吃藥,毛病值得好麼?

最後我想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可能長到讓你無法想像,你有足夠的時間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但是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你想要的那種人生需要你付出非凡代價。

希望你能夠通過自己的汗水、勤奮,到達你想要的彼岸。

加油。

(Visited 6,23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