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思維習慣,會讓你越來越蠢

緊緊抓住雞肋,懼怕損失帶來的痛苦

Sponsored link

最近有句話挺火的話:爛單位就像渣男。

比爛單位還可怕的是,你捨不得離開爛單位。

我有一個朋友,明明待在爛單位,工作不開心,卻就是下不了決心辭職,有時候還會給爛單位列出很多優點,和我說:“你看,也不錯啦,比某某單位好多了。”

經常看到新聞裡經常報導騙女孩的渣男,奇怪的是,有一些女孩明明已察覺到了男友的渣,但是她們並不會放棄,還會找渣男的優點出來。

為什麼人們會為虐自己千百遍的爛單位,或者渣男說好話?

心理學家丹瑞做過一個實驗。

Sponsored link

抽籤分給學生一場重要籃球比賽的門票,隨後問沒有票的學生,願意花多少錢買一張票,大多數人的出價在170美元左右。

而得到票的學生,問他們願意多少錢出售自己的票,平均售價為2400美元

一張票,估價差距這麼大?為什麼?

因為從我們擁有某件東西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賦予了它特殊的價值。

比如同樣是開過五年的一輛二手車,牌子一模一樣,新舊程度,功能,都沒差別,你覺得哪個可以賣更高的價格?當然是我們自己手裡的那輛!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稟賦效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在1980年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一個人一旦擁有某個物品,他就會覺得這個物品價值特別大,比擁有之前大很多。

Sponsored link

稟賦效應,還導致人產生損失厭惡的心理,因為手裡的東西價值比擁有之前大,自然就不想失去。

損失給人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了獲利帶來的快樂。

比如大部分人,丟了500元的痛苦,遠遠大於撿到500元的快樂。

所以,爛單位和渣男,真沒那麼容易離開,一旦離開,所有的投入就打了水漂,成為恆久的損失,守著,你可以幻想興許能撈回點本兒。

我們經常說,最高級的智慧,是一個人懂得及時止損。

可是,及時止損就是這麼難,我們對損失厭惡至極,而越是根植於本能的這種厭惡,越會增加我們犯蠢的機會。

篤信有秘籍,會成為徒勞無功的掙扎者

Sponsored link

昨天,有個女孩加我好友,說喜歡我的文章,問寫文章有什麼秘籍。

我說:“有不少技巧,但最主要的還是多看書,多寫文,輸入和輸出雙管齊下。”

女孩不滿意我的回答,繼續追問。

最終,因為我沒能給出她想要的所謂秘籍,甩了一句:“你這人真小氣。”

從我寫出一點小成績後,碰到不少這種情況,很多人加我,問我寫作經驗,技巧,他們總覺得我有特殊的秘籍。

當然沒有這樣的秘籍,如果世界上真有秘籍的話,那只有一種,也就是日拱一卒,綿綿用力,久久用功。

太多人相信世界上有戰無不勝的秘籍。

Sponsored link

其實我在寫作之初,也同樣如此。

那個時候,只要看到某個大咖公開寫作秘訣,我就會毫不猶豫的買他的寫作課,其他課程,我也同樣難擋誘惑力,比如某某月入10萬的理財秘訣,某某三年成為副總裁的秘籍…

我不加甄別的買了很多類似的課程,結果能力的增長不過是水中撈月一場,不只付出了錢的代價,也付出了大量時間成本。

秘籍思維的本質,是我們對複雜世界的過度簡化。

真實世界裡的成功,怎麼可能像武俠世界裡那樣,懷抱秘籍,練出神功,就可以天下無敵。

知乎大V葉修在《深度思考》這本書裡說:

擁有秘籍型思維的人,就像那些把一生的希望放在彩票中獎上的人一樣,儘管每週都有幾個幸運兒捧回千萬大獎,更多人還是荒廢了時光,走向悲慘的命運結局。

Sponsored link

秘籍型思維的擁躉者,一定會越來越蠢。

鍥而不捨追逐成功的訣竅,也一定是一場徒勞無功的努力,甚至越努力,越偏離自己嚮往的生活。

把自己釘在各種錨上,扭曲對世界的真實認知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拿出一個數字輪盤,讓受試者轉動輪盤,然後問他們聯合國有多少成員國。

輪盤停在一個較大數字上的人,給出成員國的數量,就會大於輪盤停在較小數字上的人給出的數量。

類似的實驗有很多,毫無例外,人在做下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受到上一個數字的影響,上一個數字,就像一直“錨”,悄咪咪的不經意間改變了你的決定。

Sponsored link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非常多。比如你去商場買東西,如果先看了一件3000元的大衣,再看到800元一件的毛衣,就會覺得很便宜。

導購也很容易利用你的這種心理模式,先給你推薦貴的,再推薦稍微便宜點的,其實她的真正目的就是第二件。

以上是最簡單的錨定思維,錨是數字,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錨都不是數字。

前段時間,表妹新交了一個男朋友。

前男友是去年份手的,在有了新男友之後,表妹總是把前男友當做“錨”,不停的比較,而且總是拿前男友的優點,和現男友的缺點比。

比來比去,自然百般不如意。

人的記憶非常不可靠,經歷時間之後,記憶甚至會修改得面目全非,所以你就能夠想像,那隻錨會有多不靠譜。

Sponsored link

有些人換了工作以後,各種挑剔,覺得哪裡哪裡不如上一份工作。

真是這樣?

當你有了錨之後,很容易受到記憶的欺騙而已。

那隻錨,無處不在,很容易讓你活在對過去的留戀裡,而忽視眼前事物的真實價值。

當然,因為認知的扭曲,也很容易讓你做出愚蠢的決斷。

災難性思維,會把你拉入生活的泥潭

朋友小桐,做任何事情,都只想最壞的結果。

從啟動步驟開始,就各種想像“萬一搞砸了,怎麼辦”,“萬一對方不喜歡我怎麼辦”,這種設想,讓她把幾乎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可能發生的所謂“災難”上。

小桐每天緊張兮兮,做各種愚蠢的事情。

比如只要老公晚上沒有準時到家,又沒有接電話,她就開始設想萬一是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呢,萬一出了車禍呢。

然後,小桐會風風火火跑到老公單位,殺到正在加班的老公跟前。

前段時間,小桐換工作,面試中間,主試官離開了幾分鐘,她推測是對自己不滿意。然後戰戰兢兢,把本來很好的面試也搞砸了。

當一個人把任何事情都災難化,恐怖化以後,會讓自己失去基本的判斷力,變得愚蠢,最終深陷狼狽的窘境。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代表作之一《小公務員之死》,講了一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故事。

一個小公務員,也就是小說的主人公伊凡,竟然被自己的噴嚏嚇死了。

伊凡在劇院看戲的時候,在將軍身後打了個噴嚏,很小的一件事兒,伊凡卻不停的腦補,覺得自己冒犯了將軍,自己的前途一定會毀於一旦。

然後,伊凡就幾次三番的跑去給將軍道歉,本來,將軍根本沒在意噴嚏的事兒,但是最終卻被伊凡的道歉,煩到了極點,所以告訴伊凡滾出去。

本來讓他滾,也不是多大事兒,結果伊凡感覺自己“身體某個東西碎掉了”,不久就死了。

這個故事,讓人覺得荒誕不經,世上有這麼蠢的人嗎?

真的有,只不過小說裡的情景更戲劇一點。

滿腦子災難的人,一定會變得很愚蠢,陷在在泥潭裡誠惶誠恐。

最終,為愚蠢買單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無邊界的自信,帶來無底線的無知

每年6.18,雙十一,雙十二等等,大大小小的吐血促銷節日,層出不窮。

每次狂歡節,你是不是總忍不住剁手再剁手?

我們買一堆可能永遠都用不上的廢品,可怕的是,下次促銷日,我們依然如故。

這是因為我們總會“過度自信”。

《李翔知識內參》提到剁手根源在於:“大腦會站在現在的需求上,去模擬未來的各種場景,因為現在的需求是真實的,你對未來的模擬就特別篤定。”

用現在的需求,去想像未來需求時,我們會產生過度自信,以為現在和未來之間可以劃等號。

而實際上,可能從剁手後,過幾個小時,幾天,你就會發現,你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

認知科學家認為,過度自信的本質,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是認知吝嗇鬼,能少思考就少思考,很難做到真正從未來視角去考慮事情。

除了成為愚蠢的剁手黨,過度自信還極有可能讓我們成為固步自封的無知症患者。

朋友李亭,只要碰到不同的知識和觀點,就習慣性的撇嘴不屑,把和自己有反差的知識和觀點統稱為“胡說八道”。

他處在過度自信的幻覺裡,總認為自己持有的那一套信念,就是真理,他始終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優勢裡,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大學畢業七八年了,李庭的思維認知水平,毫無寸進,工作也一直是小科員,升職失敗,李亭認為自己懷才不遇。

《清醒思考的藝術》裡提到,過度自信,會令你忽視你真正知道的東西與你已知的東西之間的區別。

當一個人忽視自己所知和真相之間的差距後,會越來越蠢,然後形成惡性循環,越蠢就越容易過度自信。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達克效應,指能力差、認知水平低的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完全無法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達爾文說:“無知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一個人身處達克效應,用虛幻的自信維持自己的無知,離世界的真相越來越遠。

哈佛商學院曾進行過一項研究,把過度自信的員工,認定為是“有毒”員工中的一種。

過度自信,也確實有毒,而且是劇毒,深陷其中,天長日久,你所知道的,和真相之間,就會產生越來越大的鴻溝。

這種鴻溝,會讓一個人越來越自信,以及越來越無知。

《原則》裡有句話:“不管我一生中取得多大成功,其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做。”

衡量一個人,從來不看他懂得多少,而是看他會承認自己不懂的東西有多少

保持開放性,讓自己的大腦,成為一個自帶接口的路由器,可以連接各種新觀點和新事物,這樣就一定會擺脫讓自己越來越蠢的思維習慣。

這樣的人,即使身處寒冬,也自帶光芒。

這樣的人,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會成為下一波浪潮的掌舵者。

(Visited 1,485 times, 1 visits today)

1 thought on “這5種思維習慣,會讓你越來越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