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刪掉這3種思維,你很難成為聰明人

Sponsored link

最近看了幾期《最強大腦》,其中部分選手的智商之高,確實令我敬佩。

看完節目,腦海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究竟什麼樣的人,才叫真正有智慧的人?

高智商?高情商?還是二者的重疊?

後來看了多貝裡的《明智行動的藝術》,發現這樣的維度進行識別似乎不夠精准。

簡要地說,真正能反應一個人的智慧的,是他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成功避開了以下思維誤區,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理性且聰明的人。

Sponsored link

1“心智理論”誤區

歷史上有一件有值得人深思的事。

1991年以來,美國媒體被禁止展示陣亡士兵棺材的照片。但到了2009年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取消了這一禁令,因為照片在網絡上早已鋪天蓋地。

但有意思的是,媒體行業卻沒有貫徹實施這一禁令的取消。

那麼,媒體為什麼要禁止展示棺材的照片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是為了讓戰爭顯得不那麼糟糕。

儘管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查到傷亡統計數據,但人們似乎對統計數字的反應極其冷淡;相反的,對於人本身的反應卻帶著很強烈的感情。

Sponsored link

這就是所謂“心智理論”。人類從原始社會起,就是以群居方式生存,因此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們對身邊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已經形成了非常細心的感受習慣

心理學家保羅•斯洛維奇曾做過一個捐款試驗。

他對第一組實驗者展示了一張來自非洲戰亂國家的孩子照片。凡是看了這個照片的人,平均捐款2.5美元。

然後,他又給另外一組實驗者,展示那個非洲國家饑荒的統計數字,說超過300多萬個兒童營養不良。結果看了這些數字的人,平均捐款卻只有1.7美元。

很顯然,人們只覺得統計數字冷冷冰冰、毫無作用;而只有那些具體的人,更能讓他們感到飢餓仿佛就在眼前。

因此,想要做出理智的決策,你要注意的是:當有人給你介紹某個人的故事或命運時,請一定謹慎詢問這個人故事背後的事實,以及相關統計數據,從而避免因為天花亂墜的故事讓你產生錯誤的行動。

Sponsored link

2“專業偏見”誤區

假設你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你會怎麼想?

“一個男子申請銀行貸款,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不久公司倒閉,他在絕望中自殺了。”

相關資料顯示,此時你若是經濟學家,你會想要弄明白這家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否奏效;若你是金融學家,你會猜測這位男子對目標群體的定位是否不准;若你是報社記者,你肯定琢磨這個故事吸引眼球的賣點……

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視角?

其實,一個都不是。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有句名言:“如果你身上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錘子,那麼你會把所有的問題都看成釘子”。

Sponsored link

這句話是對“專業偏見”最好的概括。

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拿錘子的人”。他說:“人們經過年復一年的專業培訓,一旦了解並熟悉了某一專業領域的思維模式之後,他們就會到處嘗試將所有遇到的問題,都用自己的專業思維模式解決

事實上,這是在決策和行動中,必須避免的一種思維誤區。

這種“專業偏見”的危險就在於,我們總忍不住用自己專業領域的方法,去解決其他領域根本不相干的問題,而且還慢慢習以為常。

避免陷入這種誤區的關鍵就在於,除了自己的專業思維模式外,你還應該多加幾種額外的思維模式,這樣可以讓你養成多樣化看問題的習慣和視角,從而使自己思路更開闊。

3“虛假同感偏差”誤區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李•羅斯做過一個實驗:他製作了一塊牌子,寫上顏色鮮艷的標語,然後詢問大學生是否願意在校園裡舉著牌子走一圈,並估計其他同學願意接受這項工作的數量。

Sponsored link

結果那些願意做這件事的學生估計,大多數(62%)被問到的學生會同意做這件事;而那些婉言謝絕的學生們認為,大多數(67%)同學也一定不願意干——兩種人都覺得自己對他人的判斷是對的,而且非常自信。

這種現象叫做“虛假同感偏差”,精讀君此前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77:虛假同感偏差》裡提到過,虛假同感偏差是一個組合概念,虛假+同感+偏差。虛假,即不真實;同感,是感同身受的意思;偏差表示與真實、標準等有偏離。

簡言之,即我們總是傾向於高估別人跟自己的一致性

“虛假同感偏差”還有一個有趣的方面。

對於那些不同意我們觀點的人,或跟我們感受不同的人,我們往往會傾向於認定對方“不正常”。

例如上述實驗中,那些同意舉廣告牌的學生認為對此拒絕的學生是“不懂幽默”;而不同意舉廣告牌的學生會認為對此同意的學生是“想成為焦點的人”。

事實上,這種“過於自信”的毛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Sponsored link

因此,當你想要懷疑他人時,請先審視自己。

4結語

自媒體人張輝說過:“人生的要務,就是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

思維層次,代表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你對於各種事件反應的模式。

它能最直觀地映射一個人所處的層次。

與君共勉。

Sponsored link
(Visited 3,419 times, 1 visits today)